终过,来临。但有的人,却永远留在了。
我相信,年很多人都终生难忘,因为难,所以不能忘!
,有心酸有泪水,有人出生有人死去,但唯有一件事最让人“过不去”,那就是疫情的数据,真相到底如何,到底伤亡了多少,有多少重症。
如今,地方媒体也不进行统计了,甚至很多专家,都对重症和死亡率闭口不提,但唯独一个省份,在第一时间对这一波疫情做了相关的统计,虽然引起了轩然大波,但我想说,在真实的数据面前,我们所有人都扛得住!
河南率先公布本省感染率,央视第一时间转发
最近河南的发声,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,其一就是河南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感染率的公布,其二就是河南在第一时间,公布其重症患者每天新增的数量。
虽然数据确实有些惊人,但真实的数据反而能让大家更重视新冠,也为接下来的抗疫措施,有了更好的指导方向。
发声很多,简单来说就是这么几点。
第一,河南省截止到年1月6日,全省新冠感染率为89.0%,其中城市为89.1%,农村为88.9%。
第二,河南省高风险人群数量为.79万人,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。
第三,河南省重症住院患者日均超过1.7万人,79%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,35%是80岁以上的老人。
这几样数据一出,很多人都比较震惊,不只是因为数据的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也因为数据和之前专家提供的预测,相差太远。
以感染率为例,之前专家认为,放开以后感染率也就是50%左右,根本不会达到80%,而仅河南一个省份的感染率,就超过了89%,而这个感染率,也和我们切身的感受是相同的。
不知道别人,我身边几乎所有认识的朋友,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网络里,都已经感染了,只有两人目前也不知道是无症状还是什么情况,自称还没有感染,剩下的几乎无一幸免。
此外,另一个数据也让人震惊,那就是重症率患者的数据。
河南省公布的重症患者,每天住院人数就多达1.7万人左右,甚至在1月7日那天,重症住院人数超过了人,接近于1.8万人。
这个数据和广东疫情的数据,差距很大很大,广东17万人感染,只有4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,就是按照比例来算,河南的重症比例依然还是很高很高。
与此同时,还有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情况。
医院床位情况。
医院床位数据,可以看出很多事情。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了94.95%,重症床位的使用率达到了82.35%,虽然说没有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,但是张床位几乎全部住满,也可以看出这波疫情,确实不是“大号感冒”。
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只有严重到住院的程度,医院才会接受,普通病人想要住院都很难,因此全省50多万的危重症患者,比例也确实不低。
不过这里真的要为河南点赞,这些数据都都属于第一手数据,都是该省人员在当地社区和小区进行调研得出的,这样的真实的数据公布出来,其实反而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新冠,而不是盲目地认为新冠是“大号感冒”,从而延误治疗的时机。
真实数据,更能让大家心生警惕
这一波疫情最严重时,很多人对于专家的公信力大大降低,大家起初真的认为新冠多数都是无症状患者,认为当下奥密克戎毒力已经大幅下降,即便感染,问题也不大。
结果打脸来的太快,几乎所有人都感染了,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症状,如咳嗽,发热等,此外,还有很多人因为“不在意”新冠,导致轻症被拖成了重症,最终发现成了“白肺”,撒手人寰。
有身边就有这样的情况,朋友家的老人,平常没事就看养生节目,对专家的一些说法尤为相信,他就一直认为“新冠也就是普通感冒呗”?所以一直都不重视,结果咳嗽不止,后来演变成呼吸急促上不来气。
去医院一查,血氧浓度非常低,做CT发现是白肺,而且已经非常严重,达到了70%。
前几天说摘下呼吸机人就会没,结果这两天有了特效药,效果还不错,说是已经强多了。
但好运并不都是这样,有些人因为轻视了新冠,最终把生命留在了这个冬天。
网上有个小伙子,在网络中记录了自己一家三口感染新冠后的经历。
他的妈妈一直都有基础病,结果感染后没多久就发展成了重症,血氧浓度很低,呼吸频率时不时就报警。
年12月23日,医院的主任来查房,告知其母亲的呼吸非常低微,频率很低,要做好随时会去世的心理准备。
小伙说自己第一次给一条龙打电话,而自己的父亲也感染了,来不了。
一条龙是殡葬服务,很多地区至今都有给去世的人穿寿衣的传统,而小伙说第一次,是因为马上就迎来了自己第二次。
母亲于24日平安夜去世,他发文说自己痛失了吾爱,并希望母亲下辈子来找自己,让自己来照顾她。
但天不遂人愿,厄运专找苦命人,自己母亲的事情还没有彻底解决,母亲的骨灰存放证都没来得及去取,自己父亲也因为疏忽,也发展成了重症。
他说,自己这次真的绝望了,才两天时间,医院又给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。
年元旦这天,小伙子的父亲,在同自己握手中与世长辞,小伙子的母亲才去世一周,父亲也跟着去世,他在一周之内痛失双亲。
第二次打通“一条龙”的电话,他处理了父亲的后事,事毕,他写下
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,往后余生,孑然一身!
这样的故事,看的真的是让人揪心,但不得不说,这样的故事如今在我国肯定不听上演。
我家亲属,92岁的老人前几天去世了,也是重症,去世的凌晨我们去殡仪馆,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不为过,交警专门在来的路上维持秩序,而那时,是凌晨3点。
天亮以后,才知道远处的人和车更多,而我这里,只不过是一个人口不足60万的小地级市。
去世的重症患者,不能说都和防疫知识匮乏有关,但确实有一些人,真的没太把新冠当回事。
我有个同事就是,37岁,身高,体重,不是那种肥胖是真的壮的体型,平时帮我卸货干活,百十斤的粮包随便扔。
感染以后没有重视,没几天症状减轻了,认为自己没事了,熬夜,打牌,洗澡按摩,结果复阳了,第二天就去世了。
在我看来,这就是不重视新冠的后果,也和之前大家都认为新冠不可怕有关。
真实数据有助于公信力的凝聚
曾几何时,专家都是少数有威望的人才配拥有的称呼,而今,很多人一提起专家,就说建议专家不要建议。
虽然我非常反对大家不要对专家进行抨击,因为专家也不神,不能把所有事情都考虑明白研究透彻,毕竟新冠是一个新病毒,存世才不过3年光景,我们要对专家有信心,因为很多专家,在疫情大流行之时,真的是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。
但当下因为数据不准确性,确实对专家的公信力有所降低,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,但我认为责任不能都在专家身上。
其一就是数据统计的时候是夏天,天气适宜病毒也少,无症状比例增多或者是轻症患者多,这本就是正常的,我们这夏天感冒没有多少人,但冬天感冒的比例其实挺大的,几乎人人冬天都会感冒。
其二就是统计时,数据可能有延迟,当时核酸频率高,核酸出阳性的人群,病毒在体内才有,还没有出现症状就被统计出来了,因此无症状感染比例高也正常。
总之,数据的统计,问题不应该很大,主要还是出在了一些客观事情上,大家也不要把怒火都倾斜在专家们的身上,应该正确看待问题。
但我认为,接下来确实应该公布一些大家关心的真实数据,比如说重症率,死亡率,或者是重症人群等等。
这不仅可以让大家对新冠有更多的了解和重视,也能降低人们的乐观,真正的正视新冠带来的问题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感染三天后症状还不好,医院,这些都是经验都是教训。
写在最后
希望大家真正的重视起来,也希望这样真实的数据能够多起来,我们不怕真实数据带来的恐慌心理,怕的是不明不白,怕的是轻视。
希望未来这样真实的数据能够更多一些,只要勇敢面对,我们就会不惧困难。
我相信,我们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,因为我们中华民族,自古就是打不败的!